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乡村人才开发为核心,在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探索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方面,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优势,为国家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保障等方面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为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特制订(2021-2025)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根本遵循,落实好教育部有关部署,积极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发展,坚持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作为本委会的核心工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理论与实际结合,搭建各种资源平台,拓宽乡村人才振兴队伍,整合和发挥专业智库功能,助推国家乡村人才振兴规划的深化与实施,努力为各级乡村人才教育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战略保障。
二、目标和任务
2021-2025年,专委会将致力于在乡村人才振兴体系架构及实现路径上进行探索研究,逐年以研究课题及人才培养项目的形式呈现工作成果;积极拓展传统教育模式,建立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平台,因地实施跨领域乡村人才振兴项目;在急需紧缺人才方面,创设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培育多领域多学科的技能型人才,打造乡村振兴技能培训品牌项目;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开展优势领域师资培训,建立不同领域乡村振兴师资评价体系;承担各类与乡村人才振兴有关的专项研究课题,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可持续、专业化、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申报制定涉及乡村人才振兴教育的各项标准;引进外部资金,加强专委会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保障;倡导国际合作,与相关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探讨乡村振兴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完成总会交予的各项重要任务。
三、行动计划
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将紧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学会主导、多方参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的原则,搭建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重点做好对以下几个领域工作:
(一)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及课题研究工作
遵守学会相关规定,专委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活动,邀请来自政府机关、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组织论坛和年会,开展学术交流以增强不同领域的互动及成果分享;邀请学会领导、组织专委会理事以及会员到各级示范基地和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指导,通过考察了解一线工作实际,为专委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
专委会定期开展各类主题学术研讨及课题研究,重点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精神开展工作,尤其是对“大力培养本土乡村振兴人才,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等领域加强研究。研究议题,既要涉及宏观性研究,如乡村振兴教育的战略意义、发展趋势、政策保障等方面,也要聚焦乡村振兴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基础实践领域。
(二)向社会提供专家智库服务
专委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做好乡村振兴专家智库建设。智库由专家委员会成员、行业专家学者、一线实务专家为核心组成,计划在5年内建成百位知名专家库。专委会将充分发挥站位高、人才多、资源广的整合优势,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研究、课题研究、战略规划、项目咨询、可行性论证、人才培养、献言献策等智力支持,为乡村社会发展、农业经济、乡村治理等领域贡献更多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智库建设坚持凝练研究方向和特色,运用多学科交叉开展乡村振兴研究,力求高水平、系统性、特色化的标志性成果,着力推进研究成果转化。注重多专业跨界融合,依托“乡村振兴+”模式,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为乡村振兴培养高水平人才;强化以服务为核心,加强与政府的紧密合作,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高水平新型智库,为地方政府、企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
(三)构建多维教育系统平台,积极开展有关乡村振兴的各类教育培训项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围绕乡村振兴的多层次人才需求,专委会将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基层专项人才培训,重点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乡村人才振兴广泛涉及二三产业的人才培养,而不同产业的教学组织、项目实施、项目管理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与规则。专委会将秉承“产教融合、培训常态、模式创新”的理念,通过搭建“网络教学+直播教学+产业研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库,打造实用培训课程体系,提升培训质量。并推动产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模式创新,根据不同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开发相应的教学体系,编写适应的教材大纲,形成横跨农业技能、区域规划、品牌建设、绿色生态、健康医疗、知识产权、全媒体运营等教育培养体系。力争为乡村人才振兴专业化提供坚实的保障,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发挥人才兴农富农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步入新时代新局面。
(四)开展乡村振兴教育试点示范建设工作
专委会以传统的乡村振兴教育为基础,探索最新的理论、模式和内容,在理事单位范围内开展人才培养试点示范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每年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开展人才培养试点示范项目,在全国遴选具有示范效应的教学点,开展项目实施。5年内全国不同类型地区选取20家合作试点示范基地、开展不同领域的乡村人才振兴教育项目试点;逐步在全国落地布局设立10个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创新教育成果示范区;通过不断总结示范典型经验,不断探索路径、模式,形成一批具有可复制性的乡村振兴教育试点样板。
(五)乡村振兴教育标准化工作
专委会将在广泛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规范教学平台开发、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建设等流程,通过总结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经验,制定相应的乡村振兴教育团体标准,并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标准。通过不断完善乡村振兴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助力“三农”的发展,用标准引领乡村产业兴旺、用标准推动乡村生态宜居、用标准传扬乡村乡风文明、用标准保障乡村治理有效、用标准促进乡村生活富裕。
在标准建设和推广中,乡村振兴专委会将积极发挥会员及理事单位的作用,把他们培养成为乡村振兴教育实践的排头兵、学术研究的领路人,以及人才培养标准的主阵地。
(六)宣传推广乡村振兴研究成果
乡村振兴专委会将打造一系列宣传推广平台,通过建立乡村振兴专委会网站、设立公众号、创建自媒体、与外部刊物合作等方式编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组织管理、绿色生态等信息。每年由学术委员会通过组织编写、联合编写等方式发布乡村振兴领域的白皮书与蓝皮书,并通过各种官方媒体、互联网报道、会议直播、公益宣传片等手段,大力宣传推广专委会的研究成果。
(七)推动国际相关交流与合作
乡村振兴专委会将积极探索学习国外涉农教育方面的建设经验,与相关国际学术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在涉农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把握国际涉农教育前沿动态和趋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国际间学术研究、资讯分享及经验交流。
四、基本要求与保障措施
在五年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中,乡村振兴专委会将依据规划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社会满意度为检验标准,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政治引领
加强组织领导,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全面贯彻党的大政方针,保证党对各项工作的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考虑跨领域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项目需求不同,培养方式不同的特点,协调利用各方优势,增强理论设计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和协同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各项目规划的稳步实施,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的进程。
(二)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中的作用
乡村振兴专委会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领导下的二级机构,其组成人员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教育领域、社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基于此,乡村振兴专委会定位于汇聚各方优质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做好政策智库的角色,通过政策解读,理论研究,经验推广,力争成为学会在乡村振兴教育方面的重要支撑。
(三)专业团队的建设
乡村人才振兴涉及一二三产业,专委会的人员组成也来自于各个行业领域,为了扎实地做好各项规划工作,专委会将秉承人为我用的原则,重视人才发现与使用,充分建设利用好专家智库,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吸收一批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智囊作用。
(四)稳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乡村人才振兴涉及专业领域很多,专委会将突出重点,在五年规划期内,以《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为指引,聚焦国家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专委会的工作方向;在完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加快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发挥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作用、支持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等方面确定工作重心,认真统筹规划,分清主次缓急,细化具体任务,明确人员分工,做到职责清晰。对每年确定的工作主题,组织力量攻坚克难,做好各种技术保障,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各项重点工作。
五、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加快追赶超越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满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内在需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为我国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专委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乡村振兴教育培训赋能为核心,以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五年战略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